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、湖南、福建等地的一种传统戏曲类别正规配资,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,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。
r江西宜春樟树市经楼镇后窑村的白根保一家,传承发展采茶戏,三代人坚守一方戏台46年。今年5月,这个戏曲之家荣获全国“最美家庭”称号。今天让我们走进白家三代人和他们的剧团,聆听他们与采茶戏的动人故事。
rrr01rr从门板搭台到乡音远扬
r扁担挑起"剧团"
rr 正规配资r rrrr在樟树市经楼镇后窑村,94岁的白崇贤时常端坐在老宅门前,膝上横着一把二胡,弓弦一起,悠扬的曲调随风飘进村巷。每次演奏都会让他回想到当初创办采茶剧团的岁月。
rr
经楼采茶剧团创办人 白崇贤:1966年开始演出,唱到1979年回来,公社王书记招了10个演员。他说这10个人交给你管,办剧团。我们就创办了经楼采茶剧团,开始正式排演。
rr
然而,最初的排演舞台远非想象中光鲜。白崇贤这面布满岁月痕迹的小鼓,是1979年他与妻子唐菊珍用省下的卖粮钱,换来的剧团第一件家当。那时,农村文化资源匮乏,为了能让乡邻“看得上戏”,剧团都是拆门板搭戏台,借灯光照亮演出。
rr
经楼采茶剧团创办人 白崇贤:我把挣的钱全部用来买设备,买了设备就唱戏演出。我们从靖安走到奉新,早上8点走到下午5点。两个人这样肩挑,把它搬过去,演出路上走了9个小时。
rr
正是这份努力,让经楼采茶剧团逐渐打响了名声。1985年,剧团迎来了第一次传承,白崇贤将剧团交给了儿子白根保和儿媳白凤梅。白根保六岁随团,对采茶戏充满了兴趣。白凤梅18岁学戏,在剧团能唱小生,也能扮老旦,是台上的好角儿。
rr
白崇贤儿子 白根保:从小我就跟着爸爸妈妈,看他们演戏,到了1979年我就进入剧团。1985年的时候,我们剧团打鼓的人走了,刚好剧团没有打鼓的,我就自学拜师父。当时练打鼓的时候,两只手都打起火泡来了,我爸还是说你得坚持下去。
rrr02rr扁担换成舞台车
r老调唱响新风尚
rr r rrr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后,白根保和白凤梅夫妻俩搭档,一唱一和,把乡音越唱越响。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,外出打工潮兴起,不少演员离团谋生,剧团人手严重不足,运转艰难,遇到了创办以来最大的难题,甚至濒临解散。
rr白根保妻子 白凤梅:剧团好多人都走了,就剩下7个人,剧团就办不了。我们夫妻也想出去闯一闯,就到靖安去开了一个小饭店。还不到一个月,爸爸天天打电话说,你回来吧,我们祖传的剧团不能丢掉。
rr
父亲多次催促,经楼镇政府也发来演出邀请,最终夫妻俩选择回到家乡重整旗鼓。他们筹集资金重新置办设备,同时向宜春、高安等地剧团租借优秀演员,并重新排练,推出了一大批受农村观众喜爱的剧本戏。随着演出机会越来越多,剧团的状况开始逐渐好转,演员队伍也慢慢扩充到22人。2006年,剧团购置了一台货车,下乡演出方便了不少。
rr
2018年,各地开始全面推进“戏曲进乡村”项目的实施,樟树市政府专项拨款30万元给予经楼采茶剧团,用于购置专业的舞台车,演出条件进一步改善,最多时一年演出176部戏剧。
rr
经楼采茶剧团负责人 白根保:这是樟树市送给我们的舞台车,以前都是用门板搭舞台,现在有了舞台车就方便多了,就成了我们演戏的一个家。
rr
演戏之余,白根保还自学编剧。在创作上,他大胆创新,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曲调,创作了《喜团圆》《三女拜寿》等多部新剧目,将孝老爱亲等良好美德融入感人故事搬上舞台,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,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淳朴的乡村价值观,深受大家喜爱。在一次下乡演出时突发暴雨,演出被迫暂停,而观众却在现场等待多时、久久不愿离去。
rrr03rr一盏戏灯映三代
r樟树乡音破圈重生
rr r rrr如今,白根保夫妇也年事渐高。从小耳濡目染、跟着剧团四处演出的女儿白亭亭,毅然接过了这副担子,成为经楼采茶剧团新一代的领路人。
rr白根保女儿 白亭亭:从我有记忆开始,爷爷拉二胡,我就在旁边哼,就喜欢听那个调子。我长大之后什么都学,自己上台,刚开始跑龙套,后面花旦、小角色都会跟着演。
rr
从学剧、演戏到管理剧团,作为年轻人的白亭亭紧跟时代步伐,为采茶戏开拓线上舞台。
rr
白根保女儿 白亭亭:我们发布到网络上去,也有很多通过网络在看,也有很多人支持我们,希望我们一直演下去。我的外甥女,从这么小就开始学了,还有我闺女她们都会。以后我也会招年轻人来学,把我们戏曲发扬光大。
rrr04rr薪火相传
r悠悠乡音穿越岁月长河
rr r rrr从挑着扁担走村串巷,到开着舞台车送戏下乡;从濒临解散,到排演创新剧目重获新生。经楼采茶剧团的三代人坚守舞台,演出足迹遍布江西、湖南、湖北多个省份,累计演出近万场,先后创作100多部采茶剧目。三代人不懈努力,将濒临失传的采茶戏不断创新发展。他们用对戏剧的满腔热情,在乡野间点亮一盏不灭的文化之火,让悠悠乡音穿越岁月长河,声声不息。
rr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rrr
易云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